聽話的孩子在那些情緒壓抑下未被看見的傷,該如何療癒?什麼是情緒自由?

一張含有 室內, 床, 然後女性抱著整頭哭泣 的圖片

凱萍心理師

心理諮商並非一件困難的事,而是一個讓我們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其中一種選擇,讓自己的心暫時得到休息,並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如果你有生涯規劃、職場與育兒、親子關係、轉職、幼兒發展上的任何問題,都歡迎來找凱萍心理師聊聊,相信凱萍可以給你更多更好的見解和建議,不要再被內心的困惑所煩惱。

文章目錄

圖片來源:Pexels

回想起童年,那時候經常聽到大人們說,要做一個「乖孩子」、「聽話的孩子」,大人不斷告誡要懂事、聽話,不能難過、不能常生氣、任性。

在這樣的期待下,或許我們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只為了滿足周圍人的期望。而現在,當我們長大成人,這些過去的經歷,可能還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

在這篇文章裡,老木想與你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們未來的人生,也是為了幫助自己處理那些被埋藏已久的情感。

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曾是那個尋找自我認同的孩子。一起學習如何傾聽並理解內心的聲音,並擁抱它吧~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我們能共同發現,如何將過去的經驗轉化為成長的養分,並用這些養分來滋養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

一張含有 女孩, 代表人閣面具與真我合一的圖片

圖片來源:Pexels

我很好」-乖孩子背後的所掩埋的情緒

「我永遠記得他拳頭揮過來的時候」

...

「始終心裡還是無法感受到太多情緒,甚至那個當下覺得這一切有點好笑」

聽話的孩子-失去憤怒的Helen

(已經徵得個案同意分享)

在Helen成長的過程中,她遭遇了家庭的高壓教育,家人對她有著嚴苛的期望。

小時候,仿佛只有達到100分才能贏得認可和被愛。學業上的壓力,個人意願的束縛,每一次的爭執和淚水似乎都被視為不合規矩的表現,而對此的回應往往是:「你最乖了,你是可以穩定體諒大人的」-漸漸成為無法被剝離的乖孩子面具

這樣的經歷使得Helen學會了將自己的感受深深埋藏,她不斷地努力,試圖以完美來掩蓋內心的恐懼和不安。以避免再次遭受傷害。而有次她在諮商後第三年裡告訴我,成年後她才意識到自己很難察覺到真實的情緒,尤其是憤怒。

並且她與爸爸之間的關係也總是處於拉鋸戰中,彷彿永遠都達不到和諧。一次重大的衝突後,她感到深受欺壓並覺得這一切很不對勁,最終選擇搬離家中,以尋求自我救贖的空間。

Helen的情緒經常被她自己忽略到有時甚至需要別人的提醒或者一段時間的獨處,她才能察覺到自己的真實感受。尤其是如他所述對於憤怒這種情緒,她往往感到陌生和不安。這種對自己情感的疏離,正是她長期壓抑情感的結果。

Helen的故事,反映出許多「聽話的孩子」可能經歷的情感壓抑。

當孩子為了避免懲罰或責罵,而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時,他們可能會失去與自己情感連結的能力。這種情感脫節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會影響他們與他人的關係。

你好乖-無法被剝離的乖孩子面具

在我們的文化中,總有那麼一個形象 —— 「乖孩子」。

「乖孩子」通常在東方被視為理想的兒童形象。

這些孩子好像總是能夠聽話、遵守規則,不給大人添麻煩。他們的懂事,往往得到周遭的讚賞和肯定。但是,在這些乖巧的行為背後,有時候也忽略了他們必須為此付出的代價:

你應該也注意到了,乖孩子很容易照大人期望走,但是他在嬰幼兒時期起初認定的「好」、「快樂」可能跟大人想的是不一樣的。但那不重要,他已習慣沒注意到自己的價值觀、天性與偏好,早早學會接受大人的對錯觀念,無關乎自己的本能會如何去感覺、依照心理感受去行動。

而隨著成年後,當這個乖小孩的人格面具與自我合一時,這樣的自我壓抑,雖然不易察覺,卻會不斷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甚至阻礙自信心建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在精神上被迫無法長大的大人,習慣向外看,照父母親的想像活到中年,忘記往內求。終究歲月帶來的覺知,某天還是會回來看燈火闌珊下的不是那麼確定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

他人期待與個人情感的矛盾-情緒壓抑下的長期效應

長期忽略自己情感的話,這些未被表達的情感會在不經意間累積成心理上的壓力,並可能以各種形式顯現,比如潛在的焦慮、抑鬱或是其他情緒困擾。

而這些情感問題,有時也會影響到與人的互動,因為長期壓抑情緒的人可能沒有機會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導致就算那個當下真的有人可以幫助自己,也會下意識地放棄或是拒絕別人的援助退回自己的殼裡。

因此,如何理解這些情緒壓抑的長期後果,辨認情緒與情境脈絡的自我,並學會如何處理過去的遺憾和表達我們的情感,這對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長都非常重要。

補充資料:別再破壞親關係和自尊!3分鐘認識情緒勒索

圖片來源:Pexels

尋求自我認同與內心的和解

在我們慢慢揭開了童年時期被視為「乖孩子」背後可能隱藏的情緒壓抑的面紗後,現在,我們已經不是自己的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老木常常發現對於從小被塑造為「乖孩子」的人來說尋找真正的「我」。的這個過程可能充滿了挑戰。

他們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總是優先考慮他人的期望和需求,而忽略內心需求。這樣的內心鬥爭不僅令他們困惑,也可能導致自我認同的模糊不清。

過去雖然塑造現今的自己,但並不定義我們的所有。

慢慢地與過去那個從未被好好照顧過的自己說話,對那些過去的經歷給一次理解和尊重的機會。這不僅包括童年的回憶,也涵蓋了成年後的所有。當我們開始用一個成熟且理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我們就能從中汲取經驗,並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推動自己的力量。

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悲傷、憤怒或是釋放的情緒出現。但這些情感的流露,正是我們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平相處的一部分。當我們逐漸地認識自己,就能開始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自我形象。

補充資料:重新照亮心靈-面對情緒勒索,找回內在自我與力量

一張含有 小朋友 的代表它在找尋自我圖片

圖片來源:Pexels

聽話的孩子情感自由之路-從壓抑走向表達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獨一無二的,它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不妨花點時間回顧一下自己的童年,特別是那些被忽略或未被充分表達的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是一切改變的基石。深入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意味著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包括那些平和與不舒適的部分。這包括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反應,理解這些反應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需求做出選擇

它是關於過去的回顧,也是一個未來自我成長和變化的開始。

3個小方法與自己的內在自我未被好好照顧的小孩建立溝通
方法一 身體活動與創造性表達
跑步、跳舞等身體活動,可以幫助身體釋放積聚的緊張和壓力,也有助於情緒的釋放。
而藝術、音樂、寫作等創造性活動則讓我們能以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與發現那些過往沒被理解與照顧的情緒。

這些活動都讓我們有機會以更自由的形式來探索和表達內心的感受。   使自己有機會找到心靈的平靜,並在創造的過程中重新連接自己長久無法被連結的內在世界。  
方法二 情緒覺察練習
情緒覺察練習是一個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我的過程。使我們更加認識自己的情感。  
常見如心中有太多的愧疚,卻無法表達出來,或是不斷地對自己說「沒關係」「我沒事」來當作一切沒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感覺到自己好像哪裡怪怪的。可以停下來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現在感覺怎樣?」「這種感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讓我想到了什麼?」

這種自問自答的過程可以幫助自己更深入地挖掘自己的情緒根源,並理解這些情緒如何影響思考和行為,發現可能引起特定情緒的觸發因素。   隨著練習的積累,你會發現對自己的情緒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能在日常生活更加看清自已的底線。
方法三 尋求專業幫助
在處理情緒壓抑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可能發現自己的方法並不足以應對,或許是自己離情緒太過遙遠,或者持續時間太長。

在這種情況下,心理治療提供了一個安全和保密的空間,讓我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探索心靈深處的疑惑和痛苦。在這裡,我們不需要擔心被評判,只需要專注於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與心理師合作的過程中,他們會耐心聆聽你的故事,了解你的情緒背景和生活經歷。這種深入的理解會幫助你發現自己情緒模式的脈絡,並找到導致情緒壓抑的深層原因。  

這些方法不僅讓你在釐清情緒方面變得更加有力,也助你在生活中建立更健康的關係和溝通方式   在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談論到過去的經歷,探討這些經歷如何影響我們今天的情緒和行為。這個過程可能會帶來一些情緒上的波動,但這正是我們自我療愈和成長的一部分。通過這些對話,我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新的自我。

補充資料:「你累了嗎?」──拆解乖孩子說不出口的情緒包袱

一張含有 人的臉孔, 上面寫著要愛自己 的圖片

圖片來源:Pexels

放下聽話的孩子的面具-從情感壓抑到心靈自我實現

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曾有過那麼一個時刻,感覺自己的情感被壓抑,尋找自我認同的路途中迷失方向。但正是這些經歷,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接住自己的情緒,並溫柔地對待那些長久以來被藏在心底的情感。

希望並冀願每個人都能在這段旅程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並在自我探索和成長的過程中找到內心真正的自己。

專長生涯規劃、職場與育兒、親子關係、轉職、幼兒發展
營業時間週一到週六09:00-21:00  週日 休息
營業地址嘉義市西區友竹街7號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周邊交通門口可停機車,汽車需開至附近停車場停放。嘉義火車站附近


» 更多推薦:

你工作焦慮了嗎?-3個方法讓你不再皮皮挫瑟瑟發抖面對工作
【精選人氣】房東必收藏》2024 台北包租代管推薦 TOP 5!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